2016年12月起,根据教务处的要求,国际文化学院承担了“旅游英语(2)”非统设课程的迁移工作,完善基于moodle平台的资源建设、教学运行、教学团队建设的相关文件。
一、成立课程团队、保障迁移进度
根据教务处相关文件的规定,国际文化学院首先成立了“旅游英语(2)”课程组,包含国际文化学院的刘延、宋晓梅、武丽娜、聂丹、邓长胜、武丽娜六位教师。刘延负责课程迁移的统筹工作、学材的撰写和教学文件的完善,宋晓梅负责教学文件的整理工作以及与教务处等部门的协调工作,六位教师均参与了ppt的制作和视频课的录制工作。由于在课程迁移工作的重要环节,均有课程组成员集思广益,商讨确定,协同完成,保障了课程迁移工作的进度和质量。
二、针对课程现状、进行课程设计
课程组先期对课程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研讨,根据教材停止出版的问题,做出了相应的对策:抛弃传统的以教材为纲的做法,采取编撰学材的方法。根据此决定,课程组必须对课程的教学文件及教学资源全面调整。
接下来,课程组根据分校的实际教学现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,确定了教学内容、教学形式和考核形式。
三、协同分工合作、保障资源建设
在课程迁移工作过程中,课程组根据教学规律,先确定了课程设计方案。根据方案,编写并上传了教学文件及学材,保障了分校的正常教学运行。再此基础上,分工合作,制作ppt,录制视频课,完成了全套教学资源。
四、及时解决困难、保障教学运行
在教学运行中,由于分校并未得到相关通知,在教学中遇到了实际困难,责任教师及时与分校教师沟通协商,根据分校需求,调整工作方式,很好地解决了问题。
在初期课程设计时,课程组计划建题库,采取在线测试的方式进行考核。但是遇到两重困难:1、课程组对题库建设经验不足,在上传试题时屡试不成。2、在与分校沟通过程中,了解到部分学生上网困难。根据这两点问题,课程组及时调整,改为大作业形式,保障了教学运行。
五、特色及亮点
1、课程组的工作形式保障了工作进度和质量。组建课程组一方面能够集思广益,发动集体力量,保证课程质量。另一方面,分工明确、责任到人,能够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,保障了工作进度。
2、学材的建设保障了课程的延续性。近几年,本课程教材一变再变,不但给教材科和分校带来教材存储和购买问题,也导致课程责任教师必须相应调整教学文件和教学资源,大大增加了工作量。这次摒弃了教材,改用学材,保障了课程的延续性,降低了后期课程责任教师的工作量。
3、全课程视频资源降低了分校的教学成本。本课程一定有六个模块,每个模块均有视频课,对模块内主要内容进行了讲解,分校可以相应减少面授课,降低了教学成本。
4、moodle平台功能增强自主学习便利性。课程组采用了moodle平台的一些功能,增加了词汇链接,学生学习一些重点词汇时,可以直接链接到外网的学习平台,学习词汇的发音、例句及如何运用等知识。这样的功能可以增加便利性,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。
六、工作反思
课程迁移工作是一种新的尝试,在此工作中,课程组对课程设计、学材编写、资源制作及moodle平台的使用均有所思考,得出以下几点心得:
课程设计:课程设计应该以学生为核心,考虑学生的需求、实际水平及学习特点,做到有效、有用和有趣。
学材编写:不能局限于教材的概念,学材要给出清晰的学习路径,用亲切的导语引导学生自学。
资源制作:当前的学生大多很年轻,他们这代人喜欢视频资源,所以录制视频课是非常有效的。而且,视频课不一定沿用过去教师头像+ppt的模式,可以运用录制软件,直接录制教师音频+ppt的资源,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录制成本,另一方面便于后期剪辑。
课程界面
模块教学资源